近日,随着瓦房店市红沿河核电基地一处固定的机巢舱门开启,一架搭载多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缓缓起飞。半小时后,执行完巡检任务的无人机精准“回巢”,这标志着红沿河核电首套输电线路全自主巡检系统首次完成常态化作业,输电线路巡检正式迈入“无人化”时代。
据了解,该系统由红沿河公司、大连供电公司共同打造,创新融合自动充电、智能航线规划与环境感知技术。无人机可依据线路特征自动生成巡检路径,通过7公里覆盖半径的固定机巢,实现对复红线、瓦红线输电线路高效巡检,单次任务可完成超过70座基杆塔的精密数据采集。
无人机机巢舱内集成环境监测模块,可实时感知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自主选择安全巡检窗口期。无人机搭载的高清变焦相机与红外热成像设备,可自动识别绝缘子破损、金具锈蚀等细微缺陷,巡检数据实时回传至智慧运维平台。相较于传统人工巡检,新模式彻底摆脱飞手操控、车辆调配等环节,显著提升了巡检效率和安全管控能力。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李歆玥)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