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2025.07.06

投稿邮箱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科技频道>>科技理论
提高科普水平,保护世界遗产

2024-08-14 18:40:37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日前,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和辽宁丹东鸭绿江口顺利通过遗产委员会评审,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这条连接辽宁与山东的空中走廊,是候鸟飞跃渤海海峡的最近通道。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1909.35公顷,现有记录鸟类37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5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全球突出价值。

  辽宁丹东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位于黄海生态区北端,包含辽宁丹东鸭绿江口完整的潮间带体系,水鸟分布集中,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保存最完好的区域。保护区共监测记录到鸟类324种,其中水鸟148种、林鸟176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8种(水鸟14种),二级保护鸟类58种(水鸟26种)。保护区内鸟类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收录的受胁物种有2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CITES)名录的有32种。

  无论是老铁山候鸟栖息地还是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东方白鹳、黑鹳、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丹顶鹤、白头鹤、黄嘴白鹭、黑脸琵鹭、黄胸鹦、海鸬鹚、凤头蜂鹰、白尾鹞、长耳鸮、红胁绣眼鸟等鸟群云集、蔚为壮观。两个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对全球的显著贡献,对于未来如何系统做好生态保护,如何认识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如何在更广泛的空间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都有启示意义。

  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鸟类,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繁荣生态文化、树立良好对外生态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鸟类保护是一项全民性保护行动。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鸟类保护科普宣传,辽宁省科协会同林草局等部门,成系列推出鸟类摄影、鸟类科普、珍稀鸟类模型、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等多项展览、征文和主题科普教育活动,系统集中介绍辽宁省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范围及保护要点,以期引起全社会对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共同关注,提高人们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辽宁全省各级科协和林草部门,学校、社区等社会各界,以“爱鸟周”为契机,将爱鸟、护鸟生活化、常态化、法制化,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丹东鸭绿江口两处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辽宁世界自然遗产实现了零的突破。这是辽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成果,将有力提升辽宁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全省科协、林草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大中小学校及社会各界共同行动起来,以申遗成功为新起点,全方位提高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奋力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画卷的事业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评论员 王同文 许华凌)


责任编辑:王学民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